首先要确定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争议。常见的劳动争议包括工资纠纷(如拖欠工资、工资计算错误等)、劳动合同纠纷(如未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社会保险纠纷、福利待遇纠纷(如带薪年假、加班补贴等未落实)等情况。
收集相关证据
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劳动合同:这是最直接的证据,能证明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关键信息。
工作证、工牌:上面通常有单位名称、你的姓名、岗位等内容,也可作为劳动关系的证据。
考勤记录:如打卡记录(纸质打卡记录或电子打卡数据),可以证明你的出勤情况,对于涉及加班、旷工等争议很关键。
工资支付凭证:例如银行工资流水明细,显示工资发放单位、金额、发放周期等,是确定工资标准和发放情况的重要证据。
同事证言:其他在职或离职同事能够证明你在该单位工作的情况,但由于证人可能与单位存在利害关系,其证明力相对较弱,最好有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
涉及工资纠纷:如果是拖欠工资,除了上述工资支付凭证外,还需要收集有关工资约定的证据,如录用通知、工资条、与领导关于工资沟通的聊天记录或邮件等;若是工资计算错误,要准备好工作量记录、绩效评估标准及结果等相关材料。
涉及劳动合同纠纷: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要准备能够证明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的证据,如工作成果、工作交接记录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收集辞退通知(书面或口头辞退的录音、录像)、工作交接手续等证据,以证明解除合同的事实。
涉及社会保险纠纷:准备好工资单(查看社保扣款情况)、社保缴纳记录查询结果等,以证明单位是否依法为你缴纳社会保险。
确定仲裁机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你可以通过拨打 “1233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或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
申请仲裁
准备仲裁申请书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申请书可以自己书写,也可以到仲裁机构领取模板后填写。
提交申请材料
除仲裁申请书外,还需要提交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材料等。部分仲裁机构可能要求提供证据清单,将证据按照一定顺序编号,并注明每份证据的名称、来源、证明内容等信息。提交材料的份数一般按照仲裁机构的要求准备,通常是一式三份,一份给仲裁委,一份给被申请人,一份自己留存。
开庭前准备
仲裁庭通知
仲裁庭会在开庭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地点。一般会提前至少三日通知,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证据整理和补充
在收到开庭通知后,再次梳理自己的证据,确保证据完整、有效。如果发现还有新的证据需要提交,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给仲裁庭。同时,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对方可能提交的证据,并准备好应对策略。
开庭审理
庭审程序
开庭时,仲裁员会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宣布开庭纪律和仲裁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然后进入庭审调查阶段,当事人需要陈述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进行举证、质证。仲裁庭会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核实,询问有关问题。
接着是庭审辩论阶段,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焦点问题进行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最后,仲裁庭会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调解,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会进行裁决。
当事人权利义务
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有权申请回避(如果认为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有义务遵守仲裁庭纪律,如实陈述事实,提供真实证据等。
仲裁裁决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仲裁裁决一般分为终局裁决和非终局裁决。
终局裁决: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若有证据证明终局裁决有法定撤销情形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非终局裁决:当事人对非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本回答由学识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