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学者周海中先生在1990年发表的经典文章《论机器人》中指出:“人形机器人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能表现出听、说、看、做等行为,并能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和气氛;它具有逻辑推理、决策判断等功能,并具有‘人性’。这种高层次的机器人是对人类的立体模拟,使机器拟人化。”由于人形机器人是未来机器人的主要发展趋势,所以有关专家认为2024年是它迎来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的动作十分灵活,辨识度非常高。例如,人形机器人ROBOT·X,在机器的各活动关节配置有多达17个伺服器,具有17个自由度,特显灵活,更能完成诸如手臂后摆90度的高难度动作;它还配以设计优良的控制系统,通过自身智能编程软件便能自动地完成整套动作。又如,美国特斯拉公司研发的Optimus(擎天柱)已进入第二代;而第二代可以行走移动,还能在健身房内做深蹲。
日、美、英、德等国都在研制人形机器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对人形机器人研发的探索最早要追溯到面世于197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WABOT-1;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了号称世界上第一台有类似人类感情的人形机器人COG;英国Engineered Arts公司在2021年研发出号称“世界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Ameca。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就一直引领这一领域。例如,大阪大学石黑浩史先生领导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和Kokoro 公司在日本爱知县2005年世博会上展示了人形机器人Actroid;次年,Kokoro公司开发了新的人形机器人DER 2 android,其身体部分高165厘米,有47个可移动的接点,它不仅可以改变其表情,而且可以移动其手和脚并扭转其身体。
近期,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AI与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签署了商业合作协议,FigureAI将为宝马的汽车生产线提供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用于执行多种任务。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这些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工作需求,有望在制造过程中承担包括复杂、危险或重复性任务在内的多种角色。
不过,人形机器人历来售价不菲。例如,日本本田ASIMO的单台成本为200万美元;又如,美国波士顿动力Atlas的单台成本为250万美元。售价高昂,令人望而止步,成为商业化的“拦路虎”之一。高企的成本,令人形机器人曲高和寡;而产业的商业化程度彰显了在机器人领域的潜力和实力。
然而,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该行业的热度逐渐提升,在政策利好、资本加持、成本下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等因素驱动下,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加速,这意味着今年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文/吴萍(作者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院博士后)
本文属原作者授权投稿专栏,须取得本网站的书面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