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伊蚊叮咬传播。在登革热流行地区,蚊子在吸食了含有登革病毒的人血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当蚊子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登革热普通症状:突然发热,可能在1-2天内迅速达到39-40℃,并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登革热重症症状: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以及休克和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在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因出血、休克或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登革热临床表现是发热:通常突然起病,体温迅速升高至 39℃以上,可伴有畏寒、寒战。疼痛: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疼痛较为剧烈,因此登革热也被称为 “断骨热”。皮疹:一般在发病后 3——6 天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等,分布于全身,多有痒感。出血倾向:部分患者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对于登革热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蚊灭蚊乃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举措。这包括清理蚊虫滋生地,如清除积水容器、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使用蚊帐、蚊香、驱蚊剂等防蚊用品;在流行季节,还可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药物喷洒灭蚊。目前尚无有效的登革热疫苗可供大规模使用。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员务必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被蚊虫叮咬。
本回答由学识网回答